当前位置:>;>;
抢抓机遇 聚力提速 推动工业龙8国际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3-29
分享到:
3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改革赋能 助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抢抓机遇 聚力提速 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许桂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化专办专职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张 强市高端化工产业促进中心(市工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
倪 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装备科科长、四级调研员
张 雷滕州市机电工业服务中心(高端装备产业促进中心)主任
吕慧彬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业母机是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是所有机械设备、制造业的源头,被誉为“制器之器”“自强之基”。枣庄工业母机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发展史。主要依托原鲁南机床厂、原鲁南锻压机床厂、原滕州农机修造厂等技术力量和人才资源发展起来,在国内国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工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成集群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中小机床制造业起步早、基础好的优势,不断强链延链补链,机床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已发展成为枣庄市重要的支柱产业。2023年11月,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实施工业母机“一群一高三核一体系”突破工程,枣庄市成功被列为“三核”之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做大产业规模。通过建立工业母机企业库,按照龙头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开展分类指导、分级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扶持高成长型企业专注行业细分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向制造业“单项冠军”发展;支持小微企业深挖自身优势,走“专精特新”道路。加强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打造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形成大中小企业和谐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工业母机及其配套企业366家,其中整机企业296家,年产各类机床20万余台(套),产品涵盖金切机床、锻压机床、专用机床、数控系统、机床附件等15大类、上千个品种,其中钻铣床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以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为代表的数控机床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0%。产业现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省级瞪羚企业3家。
二是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开展企业技术创新“锻长板”“补短板”攻坚行动,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品研发,支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引导企业积极同中国工程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赛迪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多方位合作。截至目前,枣庄市工业母机企业已与清华大学等31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柔性引进中科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70人,先后承担国家、省级项目120项,其中威达重工联合普鲁特机床、山东华数等企业成功承接省揭榜挂帅项目(绿色智能数控机床装备和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与济南二机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成立联合体,共同承接了国家工信部2021年面向产业集群中小数控机床关键加工装备补短板工程。产业现拥有省级科研平台18个、公共研发服务平台7个,院士工作站5个,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个,省工程实验室2个,拥有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29个。
三是持续强化数智赋能。加快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支持重点企业有序推进质量管控、远程运维、采购外协、仓储物流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面向单个或多个制造环节建设示范性带动性较强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建设行业领先、覆盖企业生产管理全流程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工业母机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依托墨子云谷和滕州大数据中心,搭建“科创企业孵化器”平台,引入浪潮科技、华为云等7家知名互联网企业,推动110家机床企业“上云用数赋智”。2023年,枣庄市工业母机企业获技术改造贷款贴息45.7万元,获技术改造设备奖补资金60.8万元。目前,工业母机行业产值数控化率超过40%,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场景1个,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8个,山森数控入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滕州市“机床产业大脑”项目入选省“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名单。
四是持续推进强链补链。围绕全产业链配套,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工程。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技术研发、工艺改进、生产制造、示范推广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实现整机与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打造了威达重工、清峦集团等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壮大了山森数控、山东华数等一批产业配套企业,建成了国家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建了以品牌专卖店、仓储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为主体的营销网络体系,已形成集研发、生产、检测、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枣庄市机床铸件、工作台、刀库、变速箱、丝杠、齿轮、主轴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发展到70余家,大量外地零配件及功能部件企业在枣庄设有销售点,品种覆盖率超过70%,本地配套率达80%。
五是持续集聚优质项目。围绕产业链全链条开展精准招商,通过“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积极招引价值链高端的整机和功能部件项目落户枣庄。2023年,总投资5亿元的万可高端机床刀库、总投资10.5亿元的有荣精密滚珠丝杠及高端数控五面体龙门加工中心、总投资11.2亿元的海鹏高端大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8个项目已签约落地并启动前期工作。目前,在建重点项目12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4个,市级重点项目2个,按类型分,整机项目7个,配套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89.7亿元,其中15亿元以上项目1个,10—15亿元项目5个。
六是持续加强市场开拓。鼓励工业母机企业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内贸外贸、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全国机床销售中心。建设了滕州机床展览馆,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国际机床展、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北京国际机床展等国际国内行业重点展会,精心策划组织专场推介活动,全方位展示枣庄市工业母机新产品、新技术、新形象,持续叫响“中国中小机床之都”品牌。现已连续举办了12届中国(滕州)机床展销会,47家工业母机企业具备自营出口权,产品远销美国、德国、瑞士和“一带一路”沿线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市委确定的“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正当其时。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聚力推动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全市“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动员部署大会要求,抢抓全省工业母机“1131”重点突破工程将枣庄列为“三核”之一机遇,坚持“五量并重”“十抓并举”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创新攻关突破行动、链式发展跃升行动、应用深度拓展行动、产业集群提质行动、创新体系建设行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六大行动”,推动枣庄市工业母机产业扩规提质转型升级,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答记者问
01大众日报记者:《山东省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实施工业母机“一群一高三核一体系”突破工程,将枣庄市列为“三核”之一。为抢抓该机遇,枣庄市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强:为抢抓全省工业母机“1131”重点突破工程将枣庄列为“三核”之一机遇,报经市政府同意,我们研究制定了六项行动计划,一体谋划、协同推进、多点发力,加力推动枣庄市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创新攻关突破行动。按照国家、省战略部署,立足枣庄市产业发展实际,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健全研发创新体系,开发前沿新产品新技术,积极承担国家、省重大专项、重大工程及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聚焦“政产学研金服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标准研究与制定、成果应用与推广,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的产学研创新发展模式。
二是实施链式发展跃升行动。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注核心产品研发、生产、迭代、应用,实现链内关键零部件企业可配套主机产品,以整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加快提高工业母机关键零部件配套率,鼓励产业链内企业联合制定产品配套标准,协同攻关数控系统等薄弱环节,支持企业提升高端刀架、转台、丝杠、导轨等零部件配套能力,构建工业母机链式联动生态。
三是实施应用深度拓展行动。完善工业母机企业和用户企业间产需对接机制,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省工业母机供需对接会,促进工业母机重点产品加快应用,推动重点用户开发、开放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助力域内创新能力强的应用企业、研究院所与工业母机整机企业全面合作,为开展生产性应用验证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保障,加快国产化工业母机产品适配适用。围绕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等政策实施。
四是实施产业集群提质行动。加快发展壮大工业母机产业集群,推进数控机床产品向中高端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各具特色、满足多场景应用的数控机床产品供应体系,做大做优滕州市“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积极融入全省“三核引领、多点协同”发展格局,联合济南、潍坊争创国家工业母机先进制造业集群。
五是实施创新体系建设行动。在滕州市组建高档数控机床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构建有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战略性研究和应用创新研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依托国家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等公共平台,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开展技术创新、精密制造、检测认证、标准制定等多样化公共服务。围绕行业现状和质量提升需求,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六是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引导企业面向单个或多个制造环节建设示范性带动性较强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建设行业领先、覆盖企业生产管理全流程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速智能化技改赋能,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升级工业母机产业,大力推广智能化技改模式,加快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加快推动滕州机床“产业大脑”建设,搭建机床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联互通。
02中国网记者:刚才张强先生介绍了枣庄市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请问我们将如何保障六大行动顺利实施?
倪帅:下一步,枣庄市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业母机产业发展协调推进体系,推动各级各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保障,全力推进各项措施及重点任务落细落实,确保六大行动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落实国家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荐枣庄市工业母机产品列入《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积极争取省级科技创新发展、工业转型发展等专项资金扶持,鼓励工业母机企业申报国家重大项目,对成功获评的按规定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设备奖补,鼓励市内企业购买工业母机创新产品实施技术改造或增资扩产。充分发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联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工业母机的投资力度。建立优质企业“白名单”,综合运用信贷、债券、融资担保、产业基金等多种工具,优化金融伙伴机制,加强金融供需方的精准匹配,切实加强对优质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发展供应链金融项目,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强对上下游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充分发挥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机制作用,着力培育一批工业母机领域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枣庄英才、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支持引导职业院校开设工业母机相关专业,开展数控机床操作、编程、装调维修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工业母机方向的实训基地,合力采取定向委培、订单培养等方式培育工程技术人员。鼓励企业完善高端人才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枣工快递”平台作用,为工业母机产业提供坚实用工保障。
三是营造良好环境。围绕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改进服务措施,用好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重大项目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红黄蓝”管理、公开亮屏等机制作用,多途径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全力保障工业母机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局长科长坐窗口”、枣庄市企业家沙龙暨机床产业“链上”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同服务,构建规范统一、公平普惠、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全力助企纾困解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征信服务,推动知识产权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助力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03大众网记者:滕州市委托中国工程院编制了《世界中小机床之都发展规划》,请介绍下《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未来的发展重点。
张雷: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工业母机的发展水平代表一个国家工业的发达程度,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工业母机的发展,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国资委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工业母机的发展。山东省更是于2023年11月出台《山东省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提出大力实施“1131”工程,枣庄被列为“三核”之一。这都为滕州工业母机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窗口期。
目前,滕州市工业母机产业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提档升级迫在眉睫。如何在世界机床产业领域站稳脚跟、掌握话语权,如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寻找新的增长点,这对于滕州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为全力抢抓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山东省培植万亿元高端装备产业及打造京沪高铁沿线高端制造业产业带的重大机遇,聚焦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滕州市政府委托中国工程院编制了《世界中小机床之都发展规划》,加快滕州由“中国中小机床之都”向“世界级中小机床之都”迈进。
滕州工业母机产业新发展面临新要求,我们将立足滕州实际,科学选择和确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狠抓技改创新,实现机床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从重数量扩张向高质量发展、从重基础制造向共享市场、从跟随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变。同时,对标世界有影响力的中小机床产业集群,根据工业母机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重点,精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配套,聚焦高端数控机床、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基础材料和零部件、高端数控系统四大重点领域,着力实施创新引领工程、增量提质工程、头雁领航工程、蚂蚁雄兵工程、补链夯基工程、品牌打造工程、平台构筑工程、智汇滕州工程“八大工程”,构建滕州全产业链工业母机产业体系。
一、高端数控机床领域。重点发展五轴、多轴高速龙门复合加工中心,提高机床的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发展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智能和网络化的立、卧式加工中心;发展自动化、柔性化、绿色化的成套成线装备,并推动成套成线装备与其他领域的技术进行跨界融合。
二、机床关键功能部件领域。滚珠丝杠、主轴、刀库和导轨、刀具系统等国产数控机床关键部件,滕州年需求量在50000套左右,主要都是依靠外协。我们将围绕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开展精准招商,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和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解决核心功能部件发展滞后、品种少、技术水平不高的制约瓶颈。
三、基础材料和零部件领域。重点进行共享加工中心、铸造中心、热处理中心、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等四大中心建设,达到规模化、集群化、共享化,打造区域品牌影响力。
四、高端数控系统领域。数控系统是工业母机的“大脑”,决定了数控机床的功能、性能和技术水平。我们通过加强研发和创新、培植本土企业,重点围绕高端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及数控装置进行攻关突破,实现解决工业母机数控系统“进口制约”以及补强产业创新链断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凝聚共识、强化规划引领,矢志不渝打造工业母机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在时代大考中交出“硬核”答卷,为山东省建设世界级工业母机产业集群提供核心支撑,为全国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滕州贡献。
04鲁网记者:威达重工作为枣庄市高端装备链主企业,下一步如何为“1131”突破工程实施提供助力?
吕慧彬: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于一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工业母机企业,成立于2001年6月,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机床工具行业30强、全国机床出口10强企业,产品涵盖龙门式加工中心、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铣镗床、智能产线等系列。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山东省政府实施“1131”突破工程三核之一的链主企业。
《2024年枣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对机床产业下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抢抓枣庄市被列为全省工业母机‘三核’之一的重要机遇,以高端化、柔性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全力突破机床关键零部件和成套设备制造,加快向‘世界中小机床之都’升级迈进”。作为枣庄机床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链主企业,威达重工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推动企业膨胀规模、做大做强,助推高端装备产业提质量、调结构、上台阶,实现资本链、市场链、创新链、配套链的“四链融合”,不断推进强链、融链、延链,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力争让更多的“中国制造”烙上“威达智造”,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集群。
一是坚持自主创新促发展。威达重工始终坚持创新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在主轴、转台、刀库、五轴铣头等关键零部件上实现了突破,运用工业互联网赋能,打造了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威达重工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对标国际先进奋力追赶、匠心苦干;创新超越、联合攻关,利用“赋能技术+本体技术”达到革命性技术创新,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全力以赴建项目促转型。坚持把国际高端五轴数控机床生产基地项目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组织精干施工力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加快施工进度,争取今年4月份完成基建施工,12月份部分投产,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年产1000台五轴加工中心。同时,为交大智邦(滕州)公司及国外顶尖机床品牌提供高精度的机床零部件,着力打造数字化水平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数控机床共享产业园。
三是全力以赴扩规模提质效。瞄准军工、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重点向龙门、卧加和智能产线领域发展,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带动地区机床产业发展,形成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化产业集团。同时积极谋划上市,进一步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力争2026年实现在主板上市。
四是全力以赴抓创新提精度。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依托自主研发和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同时自我加压,率先在企业内部推行工业母机精度和稳定性倍增计划,全力推动机床各项精度“由丝入微”,以工业母机精度的提升带动机床产品质量的提高,核心功能部件实现进口替代、自主批量生产,为把“中国中小机床之都”打造成为更具影响力的“世界中小机床之都”贡献更多威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