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拼经济 各地在行动丨推动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发布时间:2024-01-06 11:35

支柱产业名片

自2015年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落地以来,淇县以“链主企业+政府平台+资本助力+产业链”模式,围绕龙8国际尼龙新材料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总投资185亿元的特种尼龙小镇。淇县尼龙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集链成群,迅速生根、发芽、成长、壮大,逐步成长为全县“两新两优”(尼龙新材料、生物科技两个新兴产业和绿色食品、纺织服装两个传统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之一。

“支柱产业怎么抓——对话县(市、区)一把手”系列访谈

近年来,淇县围绕尼龙新材料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河南特种尼龙小镇,成长为全省重要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尼龙新材料产业何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淇县的支柱产业?2023年12月26日,记者采访了淇县县委书记杨建强。

记者:尼龙新材料产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淇县重要支柱产业的?

杨建强:淇县尼龙新材料产业起步于2015年,当年通过豫沪产业对接,引进了国内唯一生产安全气囊丝的企业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尼龙新材料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而真正迈入发展“快车道”则始于2021年,我们抢抓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依托中维化纤规划建设河南特种尼龙小镇,创新“链主企业+政府平台+资本助力+产业链”招商模式,推动尼龙新材料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通产业上下游、左右岸。通过这一模式,尼龙小镇实现了裂变式成长,华峰集团、中化资本创投、北京邦维等行业龙头纷纷落地,已累计入驻27个项目、投产19个项目,3年时间由一家占地260亩的企业成长为占地3000亩的尼龙小镇,由一条尼龙66生产线裂变成20多个产品系列,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安全气囊丝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军工纺织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脱模布生产基地,2023年前11个月尼龙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4%。

记者:在推动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方面,淇县都做了哪些工作?

杨建强: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一园一业”,做好顶层设计。建设之初我们就高标准规划了尼龙小镇“一区四园一院校”的总体布局,即科创人才社区,尼龙核心原材料园、军品园、工品园、民品园以及河南尼龙产业学院,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二是坚持“链上”发力,释放“磁吸效应”。创新建立“一链四图六清单”工作机制,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技术路线图、招商地图和产业布局图,采用“政府出资建厂房、企业承租快发展”的合作模式,创造了项目从入驻到投产仅用时一个半月的“淇县速度”。三是坚持创新为要,抢占行业先机。聚焦“一米宽、百米深”尖端方向,先后建成河南省功能聚酰胺纤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6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研发生产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飞机悬挂的巨幅旗帜、空间站柔性保护材料、飞行员服等,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由跟跑到领跑。四是坚持环境优先,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最大竞争力,创新“六位一体”服务管家等模式,用心用情服务企业,营商环境评价和企业满意度连续3年领跑全省,成为全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

记者: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个硬招。未来,在助力尼龙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方面,淇县有哪些新举措?

杨建强:我们高标准编制了尼龙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未来将聚焦尼龙织造、工程塑料两大方向,围绕“特种、功能性、差异化”定位持续发力,重点推进安全气囊总成生产基地、功能性防护装备、飞机赛车用高性能尼龙66纤维、c919大飞机逃生滑梯等项目,同时向生物基尼龙56、尼龙46特种纤维等领域进军,抢占未来产业赛道,力争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成为“河南著名、全国知名、世界有名”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记者 陈晨 蒋晓芳)

专家点评

以特色产业驱动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博士 郑广建

工业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顺应新型工业化的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趋势,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向中高端高附加值转变、向创新驱动转变,通过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淇县打造全省重要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做法,成为典型案例。

聚焦产业导入有实招。淇县通过豫沪产业对接活动等产业转移高端平台,通过精准招商等一系列实招,引进中维化纤,实现了尼龙新材料产业的从“0”到“1”。

聚焦产业集聚有高招。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特种尼龙小镇、创新招商模式等强有力措施,加快尼龙新材料“聚链成群织网”,打造了百亿级产业集群。

聚焦产业生态有硬招。靶向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建立了河南省功能聚酰胺纤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多个省级以上产业创新研发平台,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的招牌更加明亮。(记者 陈晨 蒋晓芳 整理)

责任编辑:张家祺